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2015-01-02苗栗泰安ㄠ嶩營區之雪見八景~聖稜覆雪


坐在床上就能見了大安溪峽谷
說什麼還是想賴床的
除了鳥鳴聲就只有呼吸的聲音了
閉上眼睛,可以傾聽溪谷的遼闊,山的大肚,卻是閑靜無聲
張開眼睛,可以享受高處的感動,天的湛藍,仍容忍烏雲有時。」
引自fb登峰造極雪霸之美
終究
理性還是戰勝了
為的就是見那雪見八景之聖稜覆雪


晨起
外頭的冷空氣凍結了氣溫
大約在5度上下
保暖工作真的要做好
在野外生病受傷真的是很不容易處理的
這次同行的梅森家族
漢克媽媽就遭異物刺傷

幸好營區主人尤繞細貴的熱心幫助
總算是有驚無險
這次的突發狀況請參考梅森手札
可以做為露營時的急救時的參考資料
畢竟主人還是最瞭解當地的醫療資源

而有關ㄠ嶩營區的設備資料
請參閱梅森手札
看完梅森的記錄
才知道梅森的祖母在彌留之際
又要面臨老婆受傷需要緊急處理
人生面臨重要的抉擇
我想當下的決定是艱難的
幸好事情已經圓滿
同時也祝福梅森的祖母在西方極樂世界
保祐子子孫孫健康幸福
早上主人提供的是稀飯
配上原住民風味的黃瓜

自己做的麵筋
這早餐太好吃了
充滿了力氣
直奔雪見遊客中心
ㄠ嶩營區到雪見約40分鐘的車程
早點去就是減少會車的機會
下山時就頻頻會車了
上次七月份無緣一親芳澤
在雲霧中不見聖稜線
這次晴空朗朗
聖稜線我來了


引自fb登峰造極雪霸之美
從遊客中心走約一公里的平緩山路

這張是手機拍的聖稜線
可惜的是
總覺得空氣沒有通透的感覺
所以當下也沒拿出單眼來拍攝

既然來了
大家決定往前走一小時的山路再折返
除了這比較有狀況外
路況十分良好

孩子們也大了
腳力也足了

有時從樹林的縫隙中
也能見到聖稜線
大霸與小霸尖山
獨特的山形
有種傲然於世的孤獨

原以為這是有綽號的啦啦隊樹
後來才知道這是被籐蔓纏繞的
長知識了

有陽光的地方會讓人流汗
陰暗的地方會讓人會感冒
溫差很大要小心注意
看到紅色的樹葉


撿拾剛掉落的紅葉
收藏
這次專屬於我的記憶
 
趁著年輕多走些路
我想你們會有更多的體會的



 最後來到一處流動廁所旁
穿過這應該就快到登山口了

不過我們是肉腳組的
就決定下山了

 回程也遇上梅森家族和他們的團隊
很珍惜得來不易的紅葉
棟一棟堅持不給Hank和Tony
要他們自己往前方撿拾

 最後再回到平臺這裡
玩玩時下年輕人的全景攝影
謝謝耘媽巧手


 對照手機軟體來看聖稜線


空氣的品質仍不是很好


稍微修圖一下
換上200mm焦段
左邊的雪山北峰也清楚
可惜氣溫升高
雪量不如元旦當天來得多
這張是棟舅媽元旦當天拍的
真的是差一天就差很多了
心中不免覺得可惜
但雪山白雪皚皚
仍是十分雄偉壯麗
雪山主峰與左邊的北稜角



修一下圖
圈谷的雪也很清楚
以前只知道雪山(3886m)是臺灣的次高山
原來還要有北稜角(3880m)相襯
這白雪方能容於其中
更顯氣勢磅薄 
兩位白雪公主 
當然也要有小矮人相伴




這裡的美景
真的無愧「雪見」之名
臺灣也有如此動人的景色
沿路還是有看到些許的垃圾
希望大家能愛護她
臺灣的高山是我們的根本
也是我們的命脈
能涵養水源能抵擋颱風的侵襲
更讓萬物在此生生不的繁衍
愛她就要保護她呀

回到遊客中心
有供應熱水
吃上一碗熱呼呼的泡麵是最大的享受


又是一趟美好的旅程

下山在17公里處
大安溪峽谷的景色
鬼斧神工大家嘖嘖稱奇
這裡可以見到大安溪峽谷風雪、夕燒與司馬限山雲瀑







引自fb登峰造極雪霸之美


這裡應該是天狗部落

也能見到梅園國小的操場
ㄠ嶩營區就在梅園國小的後方


下山後一陣昏睡
竟然是傍晚了
我們真的是體力太差了
幸好晚上訂了ㄠ嶩的風味餐
只拍到一張山豬肉
其它的就請看梅森手札





下山訂餐是對的
大家都累得有些虛脫
這頓飯特別特別好吃 


第三天的早晨
換成西式早餐

這就很合棟一棟的口味了
這兒的紅茶真好喝
飯後
主人也開始今天的原住民課程
像陷井製作

這是捕蛇的
不同的動物也有不同的陷井
主人的用心與熱情
讓我們不忍離去
淳樸與自然
讓我們的心靈獲得寧靜

看到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用心
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困境中
奮發圖強努力不懈
ㄠ嶩部落的美麗鑄印在我們的腦海
有機會我們會再來的
希望有機會還能見到另外七個景色
再見了


引自fb登峰造極雪霸之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