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2017土耳其之旅day4-2 聖母瑪利亞故居

若望福音第十九章寫到
19:26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
19:27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裏。
約翰(若望)不負所託在耶穌過世後一直照顧聖母
在土耳其伊茲密爾省塞爾丘克這裡渡過晚年
土耳其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在這裡有許多天主教重要的遺蹟

在皮件中心後來到這已經是近午了
導遊說這兒是宗教聖地儘量輕裝前往
天主教在在土耳其來說是異教
到拜占庭帝國才開始有信奉聖母
因此有派警察駐守。
引自維基百科:
新約聖經寫到瑪利亞還是處女時順從天主,受聖神感孕而懷孕生出耶穌的記載,並且認定她所生的耶穌是基督降生成人天主之子。當時瑪利亞已與聖若瑟訂婚,若瑟把瑪利亞娶過來之後,便陪伴她去了伯利恆,在那裡,她生下了耶穌。
像鑰匙的蓄水池
可以做為民生用水
另一端則是做為受洗池
象徵通往天堂鑰匙
在教宗確認以此處就是聖母瑪利亞故居
也就是耶穌之母聖母瑪利亞最後的住所
傳說傳說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後
她也因猶太人迫害而逃離巴勒斯坦
「聖母瑪麗亞故居Virgin Mary’s House」於1890年挖掘出土後重新建造
現在也被成為天主教的聖地
教宗保羅二世1979也曾來此探訪

「聖母瑪利亞的雕像」
以下文字引用自遠離竹科:平凡的蝎子
內容和導遊所述一致因此引用
耶穌過世後的
一千七百多年後,
一個十八世紀時的德國修女  (西元1774~1824年),
在她的身上發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神蹟,
之後她更看到了耶穌受難的過程與細節、聖母瑪利亞晚年的生活。
而當時的一位德國著名詩人Clemens Brentano便親自造訪並將這些事情紀錄下來,
西元1833年,
他將這些紀錄出版成書,
書名是"The Dolorous Passion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according to the Meditations of Anne Catherine Emmerich"。
在Clemens Brentano死後的十年,
遺作"The Life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From the Visions of Anna Catherine Emmerich",
也於西元1852年出版。
在四~五年前的2004年,
有一部由梅爾吉勃遜所執導的電影"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其劇情就是參考Anne Catherine Emmerich所感受到的耶穌受難過程與細節去拍攝的。
此外關於聖母瑪利亞故居(House of the Virgin Mary),
也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之處,
因為Anne Catherine Emmerich與Clemens Brentano都沒有去過埃菲索斯(Efesus),
卻可以清楚地描繪出聖母瑪利亞晚年故居週遭的狀況其位置。
因此在西元1881年,
法國的牧師Abbé Julien Gouyet 開始根據這些訊息去小亞細亞的埃菲索斯挖掘,
結果發現了一棟小型石造的屋舍遺跡,
十年後,
兩個來自伊茲米爾的教會人員再去探訪挖掘,
他們認定這座沒有屋頂、只有四面牆的遺跡是聖母瑪利亞的故居。
雖然目前仍缺乏直接的證據去證明說這是聖母瑪利亞的故居,
或是說這座遺跡可能是聖母瑪利亞的故居。
然而在幾次教宗的親自造訪後,
西元1951年,
天主教教宗將此屋舍提升到聖地(Holy Place)的地位,
也代表著天主教承認這棟石屋是聖母瑪利亞的故居的可能性。
而最近的兩任教宗,
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與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則是分別在1979年與2006年參訪此神聖的屋舍。

至於德國修女 Anne Catherine Emmerich,
也在西元2004年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舉行儀式賜福(Beatification),
因此她的名字上多了個"Blessed"的頭銜

真的很神奇吧
沒有去過土耳其的德國修女感應到如此巨大的神蹟
幸好有她才能將這神聖的遺蹟保留下來
這建築原本幾乎是廢墟
後來訪同時期的建築物而建
裏頭不能拍照
可以參閱官網
內有聖母瑪利亞像
寧靜肅穆的氣氛
讓人對聖母更加的崇敬
一股慈愛溫暖的手彷彿在身上輕撫著
眼淚不由得盈眶
我不是教徒
都能感受到這樣的神蹟
真心的推薦基督教徒們有生之年一定要來土耳其

離開故居後的下方
有三處泉水
分別代表
健康智慧與財富

棟一棟三種都喝了
讀國中要更加油

祈福之牆

感謝聖母
讚美聖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